湖北省荆门市循环经济纪略:切肤之痛在消除
(水业中国网上海站9月18日讯)38岁的张女士住在葛洲坝水泥厂附近,过去她从来不敢在室外晾衣服,因为灰尘太多。现在,她可以放心地把衣服晾在室外,因为灰尘少了。
住在张女士隔壁的王先生,过去车子放一晚,第二天车窗就被灰尘全覆盖,从车里看不到外面,车子天天要洗。现在,3天洗一次也可以。
刘先生住在荆门石化总厂宿舍,由于一股臭鸡蛋味经常光临,他过去从来不敢开窗户睡觉。现在他可以开窗户睡觉了,因为臭鸡蛋味没有了。
老百姓对生活变化的感受是实实在在的。这些变化来自于该市对循环经济的成功探索。
化工城的切肤之痛
荆门,因重化工而立市。化工、机电、食品、建材四大行业,集中了全市70%的企业和85%的资产、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税,为全市工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随之而来的高能耗、高污染,也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2005年,全市万元GDP能耗1.96吨标煤,万元GDP用水量574立方米,均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5170万吨,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约300万吨左右。
荆门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浪费也比较严重。一方面,全市有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石膏、水泥用灰岩、累托石黏土和水泥配料用泥岩等,储量居全省第一位;磷矿和电石用灰岩的查明储量,居全省第二位。
)但同时,又存在深度加工不够、利用率低、浪费比较严重的现象,卖原矿的多,就地转化增值的少。比如磷矿石资源,前些年由于一些矿山企业采富弃贫,采优弃劣,全市累计损失低品位矿石5000万吨。
化工城的切肤之痛,迫切需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005年8月,我省将荆门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并将荆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葛洲坝水泥厂、湖北洋丰集团、荆门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列为重点试点单位。
抓好资源高效利用
2005年7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正式向社会公布,这是中国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的开始。
当大家都在热议循环经济的时候,荆门市却在冷静思考:发展循环经济,不能今天抓环保,明天抓废物利用,后天又抓节能减排。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虽然也能与循环经济扯上边,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从本质上讲,循环经济就是生态经济,就是运用生态经济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为“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闭环式物质流动,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
西方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一般侧重于废物的再生利用,而中国处于工业化发展的高速时期,能耗物耗过高,资源浪费严重。
荆门市委、市政府认为:中国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而要从国情、市情的实际出发,首先抓好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
2005年,浙江一私企老板欲投巨资在荆门区域内新建一个大型水泥厂。荆门市将GDP、利税、就业等指标放在一边,着重考察企业的资源高效利用指标。传统的水泥厂机立窑、湿法窑、干法中空窑的吨熟料消耗标准煤,分别为160千克、208千克、243千克,而这个大型水泥厂为新型干法窑,每吨熟料消耗标准煤115千克,并有余热发电配套项目,且粉尘排放符合国家标准。当年,这家水泥厂被荆门“准入”,顺利开工建设。
据荆门市发改委统计,近年该市已婉拒10多个不符合资源高效利用原则的工业项目落户,失去的GDP和利税分别在100亿和10亿以上。同时,荆门市关闭了11家资源消耗不合理、污染严重的小火电、小水泥、小造纸及铁合金企业,依法淘汰了一批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耗能设备。
从循环经济的最前端抓起,不仅节约了大量资源,同时也走出了“资源-产品-污染-治理”的怪圈。
2006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1.88吨标煤,降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3万吨,削减量0.04万吨,削减率1.2%;二氧化硫排放量5.78万吨,削减量0.12万吨,削减率2%,完成了省下达的年度控制目标。
激活循环经济的原始动力
企业运行的过程,其本质是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如果企业赚不到钱,即使政府不干涉,企业也会自动退出市场。
因此,荆门市在实施循环经济战略时,遵循了另一个原则:必须让企业在循环经济中有钱可赚,甚至让企业在循环经济中赚取超额利润。
2004年,深圳格林美公司入驻荆门。这家企业拥有20多项国家专利,其核心技术是从废旧电池中提取钴、镍等稀有金属,每年可消化废旧电池上千吨,节约稀有金属矿产资源50多万吨。荆门市对这家公司给予了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拨款等优惠政策,使格林美公司一投产就有利可图,并且年年盈利。
湖北洋丰集团是我省最大的复合肥生产企业,每年的销售额都有10亿元,这家企业看上去风光无限,但由于化肥行业受国家微利政策限制,企业其实每年并没有多少纯利润。
过去,洋丰集团生产线的废气直接往大气层排放,既污染环境,又浪费了余热。
2005年,洋丰集团在环保、电力等部门帮助下,建起总装机容量1.8万千瓦的余热发电厂,每年利用余热发电1亿多千瓦时,占企业全部用电量的70%,年节省电费3100多万元。同时,企业兴建3个大蓄水池和凉水塔,把废水净化后循环使用,每年又节支360多万元。随后,企业又投入巨资安装气体回收装置,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氯化氢气体全部变成盐酸,每年增收5500多万元。“两节一增”,企业每年产生经济效益逾亿元。
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提起荆门石化总厂、荆门热电厂,荆门人无不引以为豪,它们支撑着荆门市财政收入的大半壁江山。
但它们排放的“三废”,也曾令荆门人大大不满。循环经济的实施,使企业迅速走出了尴尬,老百姓的不满也越来越少。
在原油提炼过程中,荆门石化总厂的烟囱要排放大量的硫化氢,形成一股臭鸡蛋味,这种味道,在荆门城上空徘徊了35年。2005年,该厂开始从废气中回收硫化氢,并用来制作硫酸,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在千万元以上,臭鸡蛋味也消失了。
荆门热电厂的原材料全部是煤炭,每年产生的粉煤灰达40万吨,没办法,企业只好征地堆放。一刮风,灰尘四起,老百姓叫苦不迭。近年,葛洲坝水泥厂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粉煤灰掺入水泥原料的难题。刚开始,荆门热电厂只是将粉煤灰让葛洲坝水泥厂免费拉走。没想到,其他水泥厂也步后尘而来,分享“免费的午餐”。眼看粉煤灰身价越来越高,荆门热电厂开始收费,每吨粉煤灰价格从几元,涨到了现在的38元,企业每年增加纯收入1000多万元。更令人欣喜的是,粉煤灰的污染也从此绝迹。
把废物挪一个地方,变成资源,变成财富,一大批循环经济企业在荆门应运而生:康阜生物公司将城市污水产生的污泥,制成生物绿肥;泰山建材公司以石膏废料为原料,生产纸面石膏板;倬臣生物公司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
统计表明,荆门市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有300吨,但有90%作为可再生资源,进入循环经济领域被重新利用,成为新的工业品,并形成了一个年产值20亿元的大产业。
(来源:荆楚网,2007-9-18)(水业中国网陆僶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