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工程顺民心得民助利民众
(水业中国网上海站8月27日讯)浦江概况和“甘泉工程”的来源浦江地处浙江中部,面积920平方公里,辖7镇5乡3街道,409个行政村和20个社区,户籍人口38万。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6.8亿元,财政总收入8.6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2亿元。
全县低山丘陵占总面积81.66%,境内有浦阳江、壶源江两大水系,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1776立方米,低于全省人均水平,地下水资源贫乏。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全县城乡特别是农村饮用水日趋紧张,水环境污染加剧。2005年6月浦江县顺从民意,实施了浦江历史上投资最多、工程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农民饮用水工程。经过近二年时间的努力,累计投资19030万元,完成建设项目277个,铺设供水主管道达90公里,支管网和村内管网150公里,新建集水滤池和蓄水池116个,蓄水量3060立方米,解决了9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困难,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被列为全国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示范县。我县“甘泉工程”的做法具体是:
注重民生,统一认识,着力解决“为何做”的问题2005年3月,我们在基层调研中发现农村饮用水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质置,在新农村建设中人民群众对安全饮用水的需求比其他任何需求都更加迫切,呼声更高。2005年6月,在对全县农村饮用水情况进行全方位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把解决农民饮用水问题列为“新农村建设行动纲要”八大工程的龙头工程,提出要举全县之力“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让全县人民基本能用上合格的自来水”。并从三个方面统一全县的认识:(一)解决饮用水难题是百姓的迫切需要。据调查,全县32.2万农民中能喝上合格自来水仅有9293人,广大农民要求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的呼声十分强烈。2005年县人代会上,有93位人大代表还专门就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提出了议案。(二)解决饮用水难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解决农民饮用水难题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表现。(三)解决饮用水难题是建设和谐浦江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浦江经济的发展,资源消耗的大幅增加,环保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特别是农村。而实施“甘泉工程”就是要使平时积累的一些矛盾问题得到解决,促进社会稳定。如虞宅乡新光村和杭坪镇寺坞村,有30余年的历史恩怨,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了“甘泉工程”,双方达成共识,共同建设同心路、甘泉池,使两村成为团结村、和谐村。
注重规划,公开运作,着力解决“如何做”的问题“甘泉工程”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仅靠群众一家一户甚至一村一镇都难以解决。我们做到了三点:第一领导真心投入。2005年8月,我们组建了由县长亲自担任组长的“甘泉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各方工作。第二规划科学可行。着手编制《甘泉工程总体规划》,并于2006年3月通过省级审查论证。总体规划将全县分为城乡近郊和偏远山村两个区域,力争到2010年合格自来水的普及率达到90%。分四种模式推进:一是城乡一体化供水。二是利用现有水源工程取水。三是新建水源工程。拟建1座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规划受益人口约3万人左右。四是建设其它供水设施。通过建设蓄水池等微型水利工程,就地解决饮用水问题,规划受益人口6万左右。第三操作公开公正,让群众放心满意。
全民参与,着力解决“由谁做”的问题“甘泉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投资额大的群众性基础工程。结合本县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先急后缓、先易后难、量力而行、自愿为先”的建设原则和“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资金筹集政策,2005年在全县地方财政仅3.7亿的情况下,财政安排了6000万元资金,2006年县委、县政府确保重点,再次安排7878万元资金,真正做到了“甘泉工程建设到哪里,部门服务和资金配套跟到哪里”。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浙江省浦江县委书记蔡健 责任编辑:蔡薇萍
2007-08-27)(水业中国网陈霁冬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