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宣言:我要重现碧波! 三道难题有待破解(图)
———“举全省之力,集中整治辽河流域,三年内实现辽河流域干流全部消灭超五类水体,五年内实现辽河流域干流城市段景观化。”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省长陈政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省治理辽河的新目标。
———作为辽宁的“母亲河”,辽河历尽沧桑。20世纪90年代,辽河是中国江河污染中最重的河流之一。由于沿岸分布着数座重化工城市,以及上千家重污染企业,长期排污使得“母亲河”变成了排污沟。
———1996年,国务院把辽河流域列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治理辽河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时至今日,这项牵动4200万辽宁人的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已走过十多个年头。
———十年磨一剑,辽河治理一步一个脚印。十年治辽,经历了由以治理为主,到治理、保护相结合,再到治理、保护、利用相结合的历程。时至今日,尽管辽河水质并未实现根本好转,但对辽河的治理我们从未停止。
———治辽之路,步履艰难。要想让“母亲河”再现勃勃生机,必须“举全省之力”,打一场治理辽河污染的人民战争。
治理母亲河吹响新号角期盼辽河再现生态景观
“举全省之力,集中整治辽河流域,三年内实现辽河流域干流全部消灭超五类水体,五年内实现辽河流域干流城市段景观化。”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省长陈政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省治理辽河的新目标。
“不要小看这短短的一段话。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治理,我们已经遏制了辽河水环境恶化的趋势;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法,则意味着辽河水质要发生根本性转变,重现景观河的勃勃生机。”1月22日,第一时间接受记者采访的省环保局局长王秉杰说,“这是一个重大的震撼人心的举措,辽河治理目标的实现,将对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辽宁对外形象、传承辽河文明,乃至全国水环境治理作出重大贡献。”
辽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流域之一,其干流由辽河水系和大辽河水系组成。被称为辽宁人“母亲河”的辽河,在辽宁省境内流域面积达6.92万平方公里。由于沿岸分布着数座重化工城市,以及上千家重污染企业,长期排污使得“母亲河”变成了排污沟。
1996年,国务院把辽河流域列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治理辽河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时至今日,这项牵动4200万辽宁人的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
经过十年治理,辽河流域水体污染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水质总体上保持稳定。
但是,治辽任务依然艰巨。目前,辽河流域水环境污染仍十分严重,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列全国七大江河的第二位。随着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辽河流域经济将快速增长,城市化率继续提高,水环境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国家对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总体目标:到2010年,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10%;干流在丰、平水期消灭超五类水质,枯水期水质要在“十五”基础上继续改善;城镇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中水回用率不低于20%……要完成这些目标,仅辽宁省就需削减化学需氧量近10万吨。
“要用三年时间解决辽河的重度污染,五年将辽河沿岸的城市打造成亲水城市,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但也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王秉杰局长告诉记者:“尽管治理辽河污染路途漫漫,但对这一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我们充满了信心,相信辽河流域蓝天悠悠、碧波荡漾、鱼儿起舞、鸟儿欢唱的美好明天会如期到来。”
重现碧水清波信心来自何方
有关人士坚信,辽河“死水变活,臭水变清”,重现勃勃生机不是梦。他们告诉记者,只要流域内的儿女都能把辽河视为“母亲河”那样去对待,辽河就能重见笑颜。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治理后的浑河重现生态景观。
有关人士认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于2005年12月正式出台,并把”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这为治理辽河污染带来了强劲的东风;党中央、国务院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出的一系列新政策,更为治理辽河污染创造了良好机遇。
治理辽河污染,是改善辽宁环境,振兴辽宁,促进辽宁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建设辽宁美好家园的需要。2006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制定了《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设辽宁生态省”的目标,也无疑给治理辽河污染带来了新的动力。同时,辽宁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为辽河治理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2007年起,我省设立了每年1亿元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辽河流域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等重点项目的资金补助。“目前,省委、省政府准备‘举全省之力’打赢这场治理辽河的硬仗,这种态势和决心是前所未有的。”省环保局局长王秉杰说:“经过‘九五’、‘十五’两个时期的不懈努力,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辽河的水质状况,但辽河流域水体污染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这也为下一步治理扫清了一些障碍。”
浑河的治理就是十年治辽的一个范例。在沈阳采访城市河流治理,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沈阳人说:“浑河是实实在在地治好了……”
“阵阵微风吹过浑河水面,数十只水鸟翩翩起舞,或追逐、或嬉戏、或迅捷掠过水面。”曾经有媒体这样描述今日的浑河美景。
“曾经,河里面有大鱼,岸边上有树林,林子里有各种各样的鸟。”说起浑河,一位研究沈阳城市史的学者告诉记者:“后来,这条曾经清澈无比的大河,成了一条黑河和死河。”
现在,浑河面貌发生了彻底变化,沿河两岸成了市民休憩的乐园。
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我省已在浑河沈阳段投资50多亿元,实施了河道清淤疏浚、污水处理厂建设、绿化景观带建设等多项工程,浑河全河段水质由超五类改善到四类,浑河已经成为沈阳的休闲景观河。
“浑河水质有明显改善,只是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一个缩影。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调整,随着治辽资金投入力度的加大和治理措施的落实,相信这场治理辽河污染的人民战争会取得胜利。”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十年治辽带着责任一路走来
大辽河澎湃的浪花孕育了辽河灿烂的文化,从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居住的金牛山洞穴,到清代定都“天眷盛京”沈阳,辽河流域的先民们在开拓辽河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书写了28万年漫长而灿烂的辽河文明历史。可近十余年来,辽河伴着治理的脚步一路跌跌撞撞走来。
1996年,国务院把辽河流域列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治理辽河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1999年和2003年国务院先后批复了《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和《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经过十年治理,辽河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到“十五”末,共完成重点治理工程57个,在建项目13个,占规划总数81%;在流域GDP增长1.63倍情况下,COD排放减少了10.18万吨,削减了21%,辽河流域水质总体上保持稳定,浑河水质明显改善。2006年,在辽河流域26个干流监测断面中,有8个断面水质优于五类标准。
十年磨一剑,辽河治理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初的限制企业达标排放和关停污染企业入手,到建立集中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污水处理厂,再到治污关口前移,从治理向防护转变,从企业的末端管理向清洁生产,再向发展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建设转变,水污染防治手段逐渐完善、防治理念逐步成熟。
有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辽河流域的污水排放量在100万吨以上的工厂532家,工业污水排放量占辽宁省的2/3,每年污水排放量多达16亿吨,辽河成为一条巨大的“排污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仙女河污水处理厂
辽河污染,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辽河治理工作,要求全省上下全力保护好辽宁“母亲河”。有细心人统计,仅以省政府名义下达的文件就有10个之多。建立了辽河治理目标责任制,2001年、2004年、2006年,省政府与各市政府3次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将辽河治理目标、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直至重点污染企业。2006年,辽河治理再一次被确定为全省环保工作的重点。2007年春,我省决定实施三年环境整治计划,即用3年时间,集中力量推进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环境整治,使辽河的重点流域和区域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规划总投资为73亿多元,实施93个项目。而且,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辽宁清洁生产周转金、省级污染治理金等,也均优先用于三年环境整治计划的污染治理项目。
“如今,做好流域内饮用水源地保护,启动辽河流域内屠宰污染治理,完善两省一区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各种相关配套法规,推动污水处理厂产业化进程等工作都已经提上日程,我们已经在水环境治理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位环保人士在总结完辽河治理的十年历程后说:“带着责任和感情,我们一路走来;治理辽宁人的‘母亲河’,我们依然在路上。”
三道难题有待破解
对于辽河治理,曾有过这样的名言:“辽河不治,辽宁不宁;辽河不清,辽宁难兴”,形象地反映出辽宁人对治理辽河污染的紧迫感。
经过十年治理,辽河流域水体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但辽河流域的污染状况并没有出现明显改观。辽河流域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列七大流域的第二位,辽河流域水环境问题成为制约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性因素。
制约辽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排放强度大,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重点排污行业,如造纸、冶金、石化等,由于工艺装备比较落后,污染削减成本降低难度大,结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这仍将是污染控制的重点。
二是农村面源污染加剧,治理难度大。全省畜禽粪便排放量每年近2亿吨,约10%至20%进入水体,成为继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外的又一大污染源。
三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治理资金投入不足。另外,部分建成污水处理厂运行率偏低,难以充分发挥环境效益;污水处理费收缴标准偏低,低于国家要求的标准,同时收缴率不到50%,远不能满足运行要求。
此外,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监察、监测等执法力量不足;流域干流水生态环境差,直接影响水体质量改善,都是辽河治理中需要破解的难题。
六记重拳确保辽河变清
“十一五”时期,将是辽宁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这个时期也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凸显期。在整个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的任务量中,辽宁实际承担着90%以上的份额,可以这样说,辽宁治污直接关系到整个流域治理的成败。
辽宁省环保局局长王秉杰说:“鉴于辽河是条季节性且属受控性河流,长期造成的污染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消除,但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只要沿岸的所有污染企业都能达标排放,各地都能建起污水处理厂并正常运行,辽河变清不是梦!”
据了解,为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治辽目标,我省下一步将辽河治理与节能减排紧密结合,重点做好六项工作。
举措一:集中整治十条支流
在三年内,我省将集中整治辽河一级支流中的清河、八家子河、细河、海城河、五道河等十条支流。通过集中整治,让这些重度污染的河流实现治理达标。
据了解,辽河流域支流由于没有水库放水,更加缺少天然径流量,并且接纳了中小城镇和农村面源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污染情况比较严重。例如流经沈阳市区的细河,COD年均浓度超出五类水质标准6.98倍,这些污染严重的支流已成为继主要城市排污之后流域干流最主要的污染源。据统计,辽河流域内43条一级支流中,有24条为劣五类水质,占55%,严重影响干流水质。
举措二:消灭城市段污水直排口
从今年开始,要全部消灭辽河干流城市段的污水直排口。三年内,要让辽河干流的污水直排口全部消失。
有关人士指出:“如此旗帜鲜明地提出消灭直排口,在我省治辽史上还是第一次。”
目前,辽河干流仅市政污水直排口就有近40个,加上企业的直排口,数量将过百。由于排放集中,成分复杂,这些污水直排口排放的废水严重影响了河流城市段水质,导致部分城市河段不仅失去景观功能,而且河水发黑、发臭,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有关人士说,取缔污水直排口后,将有效改善河流城市段水质,有利于恢复景观功能,打造亲水城市。
举措三:所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要正常运行
根据部署,在辽河干流与一级支流区域内的所有开发区、工业园区,从今年开始要着力解决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必须立即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在2008年开工建设,并投产运行。凡是达不到这一要求的挂牌督办开发区,从2009年开始停止一切涉水项目的审批;
所有列入总量减排责任书的县级污水处理厂2009年底必须建成并投入运行。逾期未建成的,将停止审批所有排放水污染物的新建项目。
据了解,到目前,辽河流域内(辽宁省范围)共建成2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288.5万吨;在建污水处理厂10座,设计日处理能力66.5万吨。
举措四:关停近200家小造纸企业
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关闭辽河流域内污染严重的企业,仍是近几年内治辽的有力手段。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初步确定:将关停近200家小造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40万吨,限期治理一批重点排污企业。
辽河流域水污染重点行业主要有造纸、冶金、化工、医药、石化、非金属采矿、纺织等7个行业。2005年7个重点行业COD排放量为8.2万吨,占辽河流域排放总量的21.8%;特别是造纸行业,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0.5%,而COD排放量却占工业COD排放总量的41.6%,是我省需要进行重点整治的行业。
举措五:科学调控辽河干流生态用水
缺少生态水是辽河流域水污染的四大成因之一。为突破这一瓶颈,有关部门提出从三个方面考虑增加辽河干流的生态水量,保证辽河的自净能力:
一是科学调度流域内水库用水,改变目前水库用水时节集中放水、其余时间关闸停水的现状。
二是提高部分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标准,在保证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一级A类标准(化学需氧量不高于50mg/L)的基础上,适当从严,使污水厂处理后的水成为生态水。
三是适当恢复可能恢复的湿地,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针对中水回用,有关人士解释:“过去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按照地表水标准,仍是劣五类。现在的目标是确保排出的是五类水体,可以用于河流自净。为此,将采取经济手段,如差别电价、生态补偿等‘刺激’污水处理厂。”
据介绍,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我省大力倡导节水型产业。在缺水地区大力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处理后的废水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市政等,缓解水资源的矛盾。目前,鞍山、营口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回用工程主体都已完工。与2000年相比,全省工业企业新鲜水取用量减少了24.5%;十年来,在冶金、电力、煤炭和选矿等高耗水行业共创建了50多家废水“零排放”企业。中水回用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辽河的生态水量,从而保证不人为破坏辽河的自净能力。
据了解,辽河流域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流域内河流季节性受控性特点突出,年降雨的80%集中在6月至9月,水库库容占流域水资源总量的72%,生态用水的缺乏,造成枯水期许多城市河段成为排污沟。由于各种开发活动,天然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135.6万公顷,下降到现在的70多万公顷,原有的水生态自我恢复功能减弱,河流自净能力下降。
举措六:落实流域分地区总量管理制度
为保证辽河治理新目标的实现,我省将加强对各地区的入境、出境水质监测与考核,同时建立必要的问责制与补偿机制,确保考核落实;建立流域总量控制与水质挂钩的控制机制,按水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同时对新上涉水项目进行总量控制与水环境双控制。
据了解,我省将通过建立目标考核、责任追究、部门联动等机制,进一步分解落实辽河治理任务,全面调动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流域内企业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紧密结合污染减排和生态省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努力形成人人保护辽河、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社会氛围。
(来源:东北新闻网,上海供排水项目网陆僶睿编辑,2008年2月20日)